自2025年起,分档标准调整为每吨13300千瓦时(不含脱硫电耗)。
座谈前,汪东进一行在宋海良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能建综合展厅。中国海油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能力、项目管理、资源及产业优势明显,中国能建同中国海油是长期坚定的合作伙伴,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,在落实双碳目标、能源转型方面开展务实合作,成立专班,细化需求,搭平台,做增量,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宋海良对汪东进一行到访表示欢迎,对中国海油一直以来给予中国能建的信任、支持表示感谢,并简要介绍了中国能建业务优势和改革发展情况。根据协议,双方将在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开发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国际市场等领域加强合作,共同践行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座谈前,汪东进一行在宋海良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能建综合展厅。9月8日下午,中国能建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海良在公司总部与中国海油党组书记、董事长汪东进座谈,并见证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。中国能建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吴云与中国海油党组成员、副总经理霍健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。
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新的起点,围绕规划咨询、EPC工程、投资开发,在绿色低碳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,共同践行国家战略,促进合作项目更好更快落地,实现互利共赢。中国海油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能力、项目管理、资源及产业优势明显,中国能建同中国海油是长期坚定的合作伙伴,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,在落实双碳目标、能源转型方面开展务实合作,成立专班,细化需求,搭平台,做增量,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建成了世界首个具有网络特性的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输电工程,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全绿电供应。
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随着各国更加务实有力地推进减排降碳,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,推进碳中和将从根本上重塑能源体系。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指出,电力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。谈及国家电网方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的具体作为,辛保安分享了三个案例:一是创新电网发展方式。此外,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,近年来,中央企业大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记者获悉,在通向碳中和之路上,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,而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便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北方地区累计完成1063万户居民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任务,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600万吨。
三是在终端消费领域实施电能替代。对此,辛保安指出,一是能源供给结构将深度调整,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将大规模开发利用。据悉,其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,推进电网转型升级。建成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,力争2030年可调节负荷容量提升至7000万千瓦。
二是有效实现新型用电设施灵活接入、即插即用。国家能源局方面表示,面向十四五,国家能源局将聚焦战略任务,加强政策保障,支持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与其他国家在智能电网、智慧能源、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,推动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。三是能源技术装备将跨越升级,需要突破关键技术,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发展。9月9日,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,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、创始人施瓦布说道。
2021年3月,中央高层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为中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,也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。四是能源产业生态将蓬勃出新,涌现大量新业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市场主体。
辛保安认为,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,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,以源网荷储互动和多能互补为支撑,具有清洁低碳、安全可控、灵活高效、智能友好、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,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特征:一是有效破解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和消纳难题。而能源转型的过程中,电力系统调整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。
谈及国家电网方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的具体作为,辛保安分享了三个案例:一是创新电网发展方式。记者获悉,在通向碳中和之路上,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,而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便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。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表示:十三五期间,中国能源消费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变,能源供给结构优化质量更高,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,绿色能源惠民利民成果丰硕。四是有力促进电力与其他能源系统的互补互济。形成覆盖全国176个城市的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,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,搭建绿色电力交易平台。累计建成27项世界上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,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2.3亿千瓦。
此外,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,近年来,中央企业大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,推动能源转型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,需要各方采取一致行动。
未来五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,推进电网转型升级。记者了解到,国家电网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、助力双碳目标作为重大战略任务,发布了碳达峰、碳中和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。
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升级电网当前,国家电网运营着全球最大的电力系统,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军。五是能源治理体系将系统优化,推动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变革调整。
随着双碳进程加快和能源转型深化,亟待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。公司经营区在运抽蓄电站28座、装机2341万千瓦,在建35座、装机4853万千瓦,力争2030年运行装机达到1亿千瓦。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指出,电力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。二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。
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,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200万个、装机容量4.8亿千瓦。对此,辛保安指出,电力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。
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随着各国更加务实有力地推进减排降碳,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,推进碳中和将从根本上重塑能源体系。与当前运行的电力系统相比,新型电力系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。
建成了世界首个具有网络特性的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输电工程,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全绿电供应。二是能源利用方式将深刻变化,呈现更加多样化、个性化、综合化、互动化趋势。
国务院国资委将指导中央企业,以结构调整、结构优化为主线,以能源低碳发展为重点,强化规划引领,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,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,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,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,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,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。三是有力支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调互动今年3月,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为中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,也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。这其中,能源效率是实现能源转型的杠杆。
随着各国更加务实有力地推进减排降碳,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,构建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传统能源体系受到巨大冲击,新的体系正在许多国家孕育发展,这将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、执行主席施瓦布在开幕致辞中表示,能源系统根本性的转型迫在眉睫,全球各国必须加大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,必须积极推进相关技术创新。
能源低碳化依靠三个杠杆,经济中消费更多的电力、电力中减碳、还有就是需要更高的能效。我们力争到2030年,将整个国家电网区域可调节负荷容量从目前的3320万千瓦提升到7000万千瓦。
碳达峰、碳中和如何重塑中国与世界发展格局?随着碳达峰、碳中和进程不断加快和能源转型持续深化,能源电力系统如何主动担当变革主力军?9月9日,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主办的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召开。能源供给结构将深度调整,能源利用方式将深刻变化,能源技术装备将跨越升级,能源产业生态将蓬勃出新,能源治理体系将系统优化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